2020年3月24日

一切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

台北巿仁愛路二段20巷巷口


以下原文來源為林慧珍在臉書上的文章。

在這本書終於可以順利出版之際,看著書中的譯者名字,張勝雄校長,心裡有說不出的虧欠。
張校長其實在3年前就完成了中文譯稿,也在時任東台會董事長鄭漢文校長的推介下,極力要促成這本書的出版。雖然是一本回憶錄,成為東台灣叢刊則有它嚴謹的過程;除了透過董事會的討論認定其出版意義,也包括需取得中文版授權、精通歷史及日文專業的順稿者與譯者之間的來回修改,以及經由負責審訂的歷史學者提供審查意見再進行修改......等等。這些過程耗費不少時間,背後更是透過許多人居間幫忙才得以完成。
拖了這麼久的時間,其實跟取得授權的過程有關。直到去年5、6月我們還無法取得本書作者家人的聯繫方式,儘管有巴喜告部落友人一度聯繫上後又失去聯繫,儘管包括請學姐、朋友幫忙去信日方出版社獲無回音等等。然而冥冥中,這本書仍有他要出來的時機。
去年6月某日炎熱的下午,當時幫忙整理資料室的大苑翻到張校長《遙想當年台灣》的譯稿,我嘆口氣地聊到這本一直無法出版的書。結果世界就是這麼小,沒想到大苑認識青木家人,也知道可能誰有他們的聯繫方式⋯⋯。也正好那天下午,沖繩大學的訪問學者石垣教授來資料室找資料,他曾經寫過《東台灣研究》一篇有關內本鹿部落地圖調查省思的文章,熟悉那個地方,也義不容辭地應允擔任翻譯聯繫的角色。歷經2、3週一番信件的來回翻譯,我們終於取得青木家人的聯繫方式......。
一通越洋電話過去,日語對話開始聲響在資料室間,我們放下了心中第一塊石,終於和80多歲的長者青木務先生接上線。他的溫暖與熱情地慨然應允,讓我們再度放下了第二塊石,一切開始順利進行。青木家人甚至也主動地與張校長通上信、講上話。我們計畫希望在今年三月石垣教授回日本前能順利出版,也計畫著希望今年能在池上辦此書與《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》中譯本的新書發表會。
然而,就在去年的12月6日,張校長逝世。他在有生之年,還是沒能看見他翻譯的兩本書出版,但在勢必發行的計畫中,不知是否他覺得心願已了。。。
我們總在跟時間追趕,彷彿一晃眼,某人就不在身邊。兩年前,鄭校長曾一度擔心張校長的健康狀況,曾提出是否放棄取得授權,印出純作紀念本即可。今年過年,我們收到了青木務先生的賀卡,經翻譯的內容像首人生走到最後豁達的詩。鄭校長說,看了青木務先生的信,我們的出版速度是不是要快一點啊?鄭校長幽默的口吻總讓人不住會心一笑,但笑中忍不住帶淚。





*******************



沒有留言: